孝景本纪第十一
孝景本纪第十一
孝景皇帝者,孝文之中子也。母窦太后。孝文在代时,前后有三男,及窦太后得幸,前后死,及三子更死,故孝景得立。
元年四月乙卯,赦天下。乙巳,赐民爵一级。五月,除田半租,为孝文立太宗庙。令群臣无朝贺。匈奴入代,与约和亲。
二年春,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。男子二十而得傅。四月壬午,孝文太后崩。广川、长沙王皆之国。丞相申屠嘉卒。八月,以御史大夫开封陶青为丞相。彗星出东北。秋,衡山雨雹,大者五寸,深者二尺。荧惑逆行,守北辰。月出北辰间。岁星逆行天廷中。置南陵及内史、祋祤为县。
三年正月乙巳,赦天下。长星出西方。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。吴王濞、楚王戊、赵王遂、胶西王卬、济南王辟光、菑川王贤、胶东王雄渠反,发兵西乡。天子为诛晁错,遣袁盎谕告,不止,遂西围梁。上乃遣大将军窦婴、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。六月乙亥。赦亡军及楚元王子等与谋反者。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。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。立皇子端为胶西王,子胜为中山王。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,淮阳王馀为鲁王,汝南王非为江都王。齐王将庐、燕王嘉皆薨。
四年夏,立太子。立皇子彻为胶东王。六月甲戌,赦天下。後九月,更以阳为阳陵。复置津关,用传出入。冬,以赵国为邯郸郡。
五年三月,作阳陵、渭桥。五月,募徙阳陵,予钱二十万。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,坏城十二丈。丁卯,封长公主子蟜为隆虑侯。徙广川王为赵王。
六年春,封中尉绾为建陵侯,江都丞相嘉为建平侯,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,赵丞相嘉为江陵侯,故将军布为鄃侯。梁楚二王皆薨。後九月,伐驰道树,殖兰池。
七年冬,废栗太子为临江王。十月晦,日有食之。春,免徒隶作阳陵者。丞相青免。二月乙巳,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。四月乙巳,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。丁巳,立胶东王为太子。名彻。
中元年,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,故御史大夫周昌左车为安阳侯,四月乙巳,赦天下,赐爵一级。除禁锢。地动。衡山、原都雨雹,大者尺八寸。
中二年二月,匈奴入燕,遂不和亲。三月,召临江王来。即死中尉府中。夏,立皇子越为广川王,子寄为胶东王。封四侯。九月甲戌,日食。
中三年冬,罢诸侯御史中丞。春,匈奴王二人率其徒来降,皆封为列侯。立皇子方乘为清河王。三月,彗星出西北。丞相周亚夫,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。四月,地动。九月戊戌晦,日食。军东都门外。
中四年三月,置德阳宫。大蝗。秋,赦徒作阳陵者。
中五年夏,立皇子舜为常山王。封十侯。六月丁巳,赦天下,赐爵一级。天下大潦。更命诸侯丞相曰相。秋,地动。
中六年二月己卯,行幸雍,郊见五帝。三月,雨雹。四月,梁孝王、城阳共王、汝南王皆薨。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,子彭离为济东王,子定为山阳王,子不识为济阴王。梁分为五。封四侯。更命廷尉为大理,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,主爵中尉为都尉,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,将行为大长秋,大行为行人,奉常为太常,典客为大行,治粟内史为大农。以大内为二千石,置左右内官,属大内。七月辛亥,日食。八月,匈奴入上郡。
後元年冬,更命中大夫令为卫尉。三月丁酉,赦天下,赐爵一级,中二千石、诸侯相爵右庶长。四月,大酺。五月丙戌,地动,其蚤食时复动。上庸地动二十二日,坏城垣。七月乙巳,日食。丞相刘舍免。八月壬辰,以御史大夫绾为丞相,封建陵侯。
後二年正月,地一日三动。郅将军击匈奴。酺五日。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,没入县官。令徒隶衣七·布。止马舂。为岁不登,禁天下食不造岁。省列侯遣之国。三月,匈奴入雁门。十月,租长陵田。大旱。衡山国、河东、云中郡民疫。
後三年十月,日月皆赤五日。十二月晦,袴。日如紫。五星逆行守太微。月贯天廷中。正月甲寅,皇太子冠。甲子,孝景皇帝崩。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後爵一级,天下户百钱。出宫人归其家,复无所与。太子即位,是为孝武皇帝。三月,封皇太后弟蚡为武安侯,弟胜为周阳侯。置阳陵。
太史公曰:汉兴,孝文施大德,天下怀安,至孝景,不复忧异姓,而晁错刻削诸侯,遂使七国俱起,合从而西乡,以诸侯太盛,而错为之不以渐也。及主父偃言之,而诸侯以弱,卒以安。安危之机,岂不以谋哉?
景帝即位,因脩静默。勉人於农,率下以德。制度斯创,礼法可则。一朝吴楚,乍起凶慝。提局成衅,拒轮致惑。晁错虽诛,梁城未克。条侯出将,追奔逐北。坐见枭黥,立翦牟贼。如何太尉,後卒下狱。惜哉明君,斯功不录!
- 正文
- 五帝本纪第一
- 夏本纪第二
- 殷本纪第三
- 周本纪第四
- 秦本纪第五
- 秦始皇本纪第六
- 项羽本纪第七
- 高祖本纪第八
- 吕太后本纪第九
- 孝文本纪第十
- 孝景本纪第十一
- 孝武本纪第十二
- 三代世表第一
-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
- 六国年表第三
-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
-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
-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
-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
-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
-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
-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
- 礼书第一
- 乐书第二
- 律书第三
- 历书第四
- 天官书第五
- 封禅书第六
- 河渠书第七
- 平准书第八
- 吴太伯世家第一
- 齐太公世家第二
- 鲁周公世家第三
- 燕召公世家第四
- 管蔡世家第五
- 陈杞世家第六
- 卫康叔世家第七
- 宋微子世家第八
- 晋世家第九
-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
- 郑世家第十二
- 赵世家第十三
- 魏世家第十四
- 韩世家第十五
-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
- 孔子世家第十七
- 陈涉世家第十八
- 外戚世家第十九
-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
-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
-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
-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
-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
-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
-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
-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
-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
-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
- 三王世家第三十
- 伯夷列传第一
- 管晏列传第二
-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
-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
-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
- 伍子胥列传第六
-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
- 商君列传第八
- 苏秦列传第九
- 张仪列传第十
-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
- 穰侯列传第十二
-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
-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
-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
-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
-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
-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
-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
- 乐毅列传第二十
-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
-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
-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
-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
-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
-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
-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
-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
-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
-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
-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
-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
-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
-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
-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
-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
-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
-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
-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
-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
-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
-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
-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
-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
-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
-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
-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
-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
-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
- 匈奴列传第五十
-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
-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
-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
-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
-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
-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
-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
-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
-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
- 汲郑列传第六十
-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
-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
-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
-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
-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
-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
-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
-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
-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
-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