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 彭辉 “小明今年8岁,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,爷爷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6倍多3岁,爸爸、爷爷今年各多少岁?”有网友日前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道数学题,虽然答案很简单,但算出的结果却让网友感慨:“生物老师看到后该哭了!”这是一道充满了穿越既视感的奇葩题目。爸爸24岁,爷爷147岁,小明8岁,这样算下来,小明的爸爸十几岁就结婚,小明爷爷则是到了120多岁才生下小明爸爸。题目难度系数不大,但结果真的细思恐极。知道真相以后差点眼泪掉下来的人们不禁要问,这个貌似在数学计算上可以存在的题目,生物学上的基本常识和逻辑性都去哪儿了?这些年,类似的奇葩题目,大家已经见识过不少。比如,“小明钓鱼回来,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,小明答:6条没头,9条没尾,8条只有半个身躯,你知道小明钓了几条鱼吗?”如果没有玩过脑筋急转弯,估计一时半会儿还真不知道这道题的标准答案。除了这种“脑筋急转弯”的类型,更有无厘头的,比如,“一条船上有牛13头,羊有6只,船长今年多少岁?”这种类型的题目,初次遇到估计可以令人濒临崩溃的边缘。诸如此类的“奇葩”题目,这些年可谓“层出不穷”。为何会有这么多的“奇葩”?毫无疑问,跟一些老师在出题时的“顾此失彼”不无关系。例如,出题时注重数字的组合以及公式的运用,而轻视或忽略题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。一些老师为了所谓的“创新”,甚至不排除有些时候是为了出题而出题。不可否认,从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来说,打破常规或旧有思维模式的题目,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。但题目太“奇葩”,很容易会对孩子们形成错误的引导。出现类似奇葩题目的,远远不止在数学这门课程上。其他科目其实也“毫不逊色”,例如,2013年郑州金水区一份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,就出现过这样的题目,大意是去饭店用餐后,到底是“结账”、“算账”、还是“买单”更合适?此题的标准答案是买单。新闻一出,当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。有人觉得,这样的题目答案可以相对开放,但考题答案强调唯一的标准性,即所谓的标准答案,很容易压制孩子的想象力。好好地出个题,不违背基本常识和逻辑,就那么难吗?显然并不是这样,只要出题时稍加考虑,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。从对孩子的教育角度讲,为了减少对他们的误导,杜绝那些基本常识都没有的,一拍脑袋的和想当然的奇葩题目,应该是基本要求。杜绝奇葩,从尊重常识做起。

- EOF -